古浪县:“四个转变”扎实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4-19 】 【选择字号:

       为扎实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古浪县坚持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模式,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四个转变”工作新模式,推动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一是超前谋划。年初根据机构变动情况,对涉及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按新组建、更名、撤销等类别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工作清单,明确业务办理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通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逐一查阅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对需要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的事业单位,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业务全覆盖、无遗漏。二是提升效能。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全面分析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现状,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严格执行事业登记管理工作的配套制度与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每项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三是主动对接。积极加强与有办理需求事业单位的沟通对接,通过电话通知、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及时提醒督促相关事业单位做好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证书延期工作。加强政策解释,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有效指引,确保登记工作及时有效、规范有序。                                               服务由“粗放”变“精细”。一是严格执行服务标准。坚持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试行)》为基准,全面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的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复核、发(缴)证等环节工作,着力构建“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标准化服务机制,切实推进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二是大力拓宽服务渠道。在古浪县机构编制网开设“登记管理专栏”,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服务指南及范本分类载入网站,提高公众知晓率。建立登记管理联络员制度,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多措并举开展政策宣传、在线答疑、远程协助,为全县事业单位经办人员提供点对点帮助,做到靶向回复、精准到位。三是全面推行预审制度。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通过QQ、微信或电子邮件等网络平台发送至审核人员,审核人员对申报单位拟提交的资料进行预审,经审核确认后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申请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和修改的数据,确保申请单位网上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审核通过,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登记服务效率。四是积极提供帮办服务。为事业单位登记办理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单位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登记业务人员及时为办理单位提供政策咨询、网上申报、全流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变“等待办理”为“主动办理”,进一步提升事业事单位登记服务质量。                                                                                                                                    登记由“线下”变“线上”。一是推行“不见面”审批。对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补换证和年度报告等登记业务全事项,按照事业单位网上提交申请、登记管理机关受理、核准等全程网上办结的模式,全流程“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正实现“不见面登记”“一次都不跑”。二是开展“清单式”服务。以解决服务对象重点关注的业务办理“怎么办”“要什么”等问题为目标,以国家登记局和省级服务标准为基准,在“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网上服务窗口按业务类型分类发布“办事指南”,详细列明了受理条件、申报材料、办事流程、受理标准和常见问题等,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结率。三是实行“容缺制”办理。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事业单位,在办理事业单位登记业务时,其申报材料存在个别形式上“瑕疵”,在不影响后续审查和判断的情况下,采取“先行受理、先行办理、事后补正”的原则,实行“容缺办理”,同时通过年度报告和变更登记两项业务同步申请、同步一次办结的方式,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执行“时限内”办结。以持续压缩业务办结时限为重点,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业务审批能力和效率,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压缩率达96.67%。对一些情况比较复杂、需经必要程序进一步审查的事项,5日内限时办结。对提供资料齐全完整,不存在进一步审查事项的单位,实行即时办结制度,有效节省办事单位时间和成本。                                                                      监管由“事后”变“全程”。一是严把入口关。为保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登记业务人员严格执行“初审、审核、核准”三级审查制度,进一步细化受理、核准、发证等重点环节管控,着重对机构名称、经费来源、资产状况、宗旨业务范围、往所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举办单位意见等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法定条件的,坚决不予受理。二是严把监督关。扎实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公示信息抽查工作,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每年对全县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常态化抽查,在抽查过程中,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和座谈访谈等方式,认真对照7个核查项目15项核查内容22条核查标准逐一核实,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定整改时限,全程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按时高质量整改到位。三是严把公示关。事业单位公示信息抽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检查情况进行公示,并将存在问题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坚持把“双随机”抽查结果作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自觉登记,依法履职,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益服务。

  

工作动态

阅读排行